1月8日,宝马新7系在中国上市。据悉,以进口形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宝马新7系的价格几乎是该产品在北美市场价格的3倍,同一款车型在北美与中国两个市场巨大的价格差异令人咋舌。“中国的消费者是‘冤大头”,、“进口车暴利何时休”等观点被网友逐一抛出,并引发多人在网上参与讨论。
价格如此离谱是为了竞争?
据了解,从今年1月1日起,宝马公司将销往北美的全系列车型平均厂家建议零售价上涨了0.7%,最新亮相的新7系涨幅高达5%,但这仍远远低于在中国市场的价格。
根据汇率换算,此次在北美上市的宝马新750i和750Li,按照当前汇率折合成人民币的售价为55.17万元和57.82万元。销往国内的7系车型,最便宜的750Li领先型售价196.2万元,是北美地区750Li价格的3倍多,与上一代750Li的售价相比,价格暴涨40多万元,上浮比例接近25%。
纵观中国豪华车市场,奔驰和宝马的品牌知名度略胜一筹,英菲尼迪和雷克萨斯等品牌在知名度方面则稍显逊色。高端进口车细分市场,一直是宝马和奔驰厮杀的阵地。
去年第四季度,奔驰S级似乎以略高的定位抢了宝马740i的风头。去年前11个月,奔驰在中国销售了1.3万辆S级轿车,同比增长44%。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宝马正是通过换代的新7系与奔驰对抗。
暴利矛头直指总代理制度
“经营进口车有时真是让人有苦无处诉。”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及所经营品牌的曾先生对近几年进口车销售渠道深有感触。曾先生是京城较早从事进口车销售业务的经销商之一,由于销量颇高成为首批授权经销商,并获得该品牌整个华北区的销售权。同时,他的店也要承担品牌、市场推广等花销,有时一年高达上千万元。即使这样,在经营初期,利润仍然相当丰厚。
可是,好景不长,《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一出,实施多年的区域总代理制度完全被否定。境外生产企业在境内的代理机构以《办法》为由.向原来的区域总代理提出了改变原签订协议的方案。根据《办法》其中第六条规定:境外汽车生产企业在境内销售汽车,须授权境内企业或按国家有关规定在境内设立企业作为其汽车总经销商,制定和实施网络规划。当初《办法》的制定是为了实现进口车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但却造成一个致命的弊端——进口车渠道的垄断。
业内人士分析,同一款车型在中国售价是在国外市场的3倍以上,在进口车市场,这种价格差别是很普遍的现象。一辆基本配置的奔驰ML350从美国的发货价是4.9万美元,放在国内4S店销售,同样一辆车可以卖86万元人民币,约合12.6万美元。以宝马M6为例,在国外10.7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94万元,而国内却卖180万元人民币。
消费者为“暴利”埋单
一般来说,汽车由原产地厂家到我国消费者手中,整个购买流程涉及多项费用。这包括制造成本、运输成本、保险费、综合税收(含关税、消费税、增值税等)、总代理利润和二、三级经销商利润等。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经表示,流通协会曾经对进口车价格及利润进行了专项统计调查。结果发现,流通环节的利润占据进口车价格的比例很大。总体而言,国内经销商的利润一般在6%~7%,高的能达到10%。进口车终端价格中,有30%左右被总代理拿走,有的强势品牌甚至达到46%,较低的也达到23%,这取决于双方的力量权衡。
此外,进口汽车在申请报关时往往会采取“低价避税”的方法。如此一来,总代理的利润空间会更大。一位进口车二级经销商透露:“总经销商大都低价报关,‘避税利润’基本是车价的10%左右。”
商务部机电司有关负责人曾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口车规模不断扩大,从1978年到2008年累计进口各类汽车405万辆(含成套散件)。自1992年起,我国共进行了19次汽车进口关税税率的减让,汽车进口平均税率从1992年的129%下降到目前的18.8%,其中轿车税率从1992年的180%~220%降至目前的25%。
“消费者没有尝到关税下调的甜头。真不知进口汽车的暴利时代何时才能结束。”一位想买进口车的消费者对记者说。
(转载请注明来源:八秒跑车网/www.8mpaoch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八秒跑车网”微信公众号,扫一扫,最新资讯随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