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秒跑车网
  0-100km/h加速≤8秒,是我们对跑车的第一标准。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与服务
      打印  收藏

新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难产

2010年3月22日  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焦玥

“说实话,我已很久没关注《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了。在经过多年焦急等待仍无改变后,如今我认为新《办法》出台不出台,意义已经不大了。”某汽车经销集团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与这位负责人有类似看法的人不在少数。相比当年全国数百家经销商联合上书,希望有关部门重新修订《办法》时的群情激昂,时隔两年多,大多数汽车经销商的热情和期待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无所谓的态度。

饱受争议

《办法》出台后便成为争论焦点,它的诞生之路也颇为坎坷。《办法》自2003年国内车市火暴时开始酝酿,经过长达两年的讨论和几易其稿,直到2005年初才正式出台。此时国内车市出现急剧滑坡,厂商矛盾激化,由于《办法》中部分条款存在较大争议,实施日期被一推再推。

2006年12月31日《办法》正式实施,但却命运多舛。在2007年和2008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工商联连续两次向全国人大提交修订《办法》的议案,并言辞尖锐地指出其中的问题。各地汽车经销商一浪高过一浪的抗议声与部分汽车流通行业人士的质疑声,最终引发数百家经销商的联名上书。

国家出台《办法》原本意在规范国内汽车市场的销售、服务等环节,通过品牌授权实现责任追溯,从而减少汽车消费投诉,更好地维护消费者利益。但《办法》中经销商须由厂家授权的规定,无疑强化了厂家的垄断地位、增加了厂家的主动权、加剧了厂商地位的不对等。另外,《办法》还间接强化了4S店模式,抑制其他经营业态,且赋予进口汽车总代理主宰市场的权力。

矛盾激化

《办法》实施后,厂商矛盾一再升级,甚至不乏经销商与厂家对簿公堂的事情发生。2007年1月,山西一家经销商以“说法违背事实,严重损害其名誉”为由状告某车企负责人。

知情人士认为,导致这家经销商起诉的真正原因在于车企的压库和搭售行为。据了解,按照某车企的要求,这家经销商每月的库存量必须至少价值2000万元,这与经销商的销售能力和市场需求不符。此外,车企还要求经销商在购买某车型时搭售另一款滞销车型。

除压库和搭售行为外,让经销商难以接受的还有厂家凭借品牌授权这把尚方宝剑,肆意干涉经销商内部事务。2007年5月,广东一家经销商突然接到某车企发来的函件,提出至2007年12月31日届满不再与其续约,而此时距这家经销商投资5000万元修建的4S店投入使用仅4个月。令该经销商愤慨的是,某车企给出的理由是“擅自变更股东结构,违反《经销商协议》有关条款”,并要求经销商在三个月内将股权转让给其指定的一家香港公司。实际上,这家经销商的股东结构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而那家香港公司后被证实与某车企存在关联。

上述事件的发生并非罕见。在国内多数厂家的经销商授权合同中,不合理甚至违法的霸王条款仍广为存在。

陷入僵局

激烈的矛盾使修订《办法》的呼声越来越响,并最终促使相关部门展开了修订工作。尽管新《办法》即将出台的消息一再传来,却至今不见其踪影。

“《办法》修订稿为目前极不对等的厂商关系找回一点平衡,但并无触及厂商关系的实质问题。”一位参与《办法》修订工作的知情人士不无失望地说,“即使这样,大部分修改内容还是遭到车企强烈反对。诸如建议整车企业和经销商在签署授权合同时,使用统一的《汽车品牌经销商授权经营合同》(以下简称《合同》),授权合同三年一签。一些厂家对此极为不满,认为这一调整严重侵害其利益。”

据了解,在去年3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将《办法》修订稿送交有关部门审批后,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国家工商总局和商务部原计划在去年上半年开始执行的《合同》,也由于厂家的强烈抵制,被迫暂缓实施。从今年初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在公开场合的表态来看,看似箭在弦上的新《办法》出台再度陷入僵局。

“如今,我们已经对新《办法》出台失去了热情。即使出台了,估计也难以解决实际问题。”这位经销商负责人脸上写满了无奈。

记者观察:

厂家、经销商、消费者就像是一条供应链上的上、中、下游,上游厂家压迫中游经销商,导致车价跳水,处在下游的消费者看似得到实惠。但从长远看,经销商利益受损,必然导致优秀人才流失、服务水平下降、网络管理质量降低,最终使消费者利益受损,并危及厂家和经销商的品牌。 ;

虽然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在《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制定修订过程中,充斥的却是利益至上论,“共赢”被很多人抛到九霄云外。事实证明,如果在制定行业规则时,不以成员的真正“共赢”为前提,那么这个行业规则不仅很难立足,也很难保证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相关链接: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修订“日历”

● 2007年“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向全国人大提交议案,建议修订《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 2007年6月,全国500余家经销商联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向有关部门提交《关于修订和完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的建议》(草稿)。

● 2008年初,商务部和国家工商总局委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对《办法》存在的问题展开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对《办法》进行相应调整,并称新《办法》将于当年3月出台。

● 2008年10月,商务部相关人士透露,由于修改内容尚存在较大争议,《办法》短期内出台无望。

● 2009年3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透露,《办法》修订工作接近尾声,预计在2009年上半年正式公布。

● 2009年7月,商务部有关官员透露,《办法》修订稿经过征求各方面意见后,预计在2009年内出台。

● 2009年9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透露,《办法》修订工作已经完成,正在准备发布。如不出意外,发布时间应在2010年6月前。

● 2010年1月,国家工商总局市场规范管理司相关人士表示,《办法》修订稿的内容仍在调研和讨论中,无法提供具体出台时间表。

延伸调查:

新《办法》出台 就一个“难”字

时至今年3月,经销商望眼欲穿、盼望多年的新《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仍旧没能千呼万唤始出来。

对于新《办法》难产的原因,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相关人士解释说,新《办法》原定在去年内问世,但由于金融危机等特殊因素影响,行业的主旋律变成“保增长”、“促消费”,汽车市场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转移。《办法》的修订不是当时最紧迫的工作。但他补充说:“如果没有什么特殊原因,新《办法》应该会在今年内出台。”

知情人士表示,《办法》的修订牵涉多个部门。因其关注点不同,难免会出现步调不一致的情况。“有的站在厂家立场说话,有的力挺经销商,有的更关注当前的市场问题。如果没有更高一级的主管部门出来调解,《办法》修订面临的僵局很难被打破。”他说。

据介绍,《办法》实施后,跨国公司垄断进口车市场的情况尤为严重。2008年,有关部门曾希望通过适度放开平行进口平抑车价、规范进口车市场秩序,但不久后进口车VIN码管理开始实施,重启平行进口之事遭遇搁浅。

尽管近几年相关部门就进口车市场的情况多次沟通,期望找到解决方法,但由于涉及利益复杂,《办法》相关修订工作推进艰难。与此同时,一些跨国公司则利用《办法》的漏洞,规避税收、随意定价、过度建网、干涉经销商内部事务、将总经销商变为独资或绝对控股企业。

知情人士透露,修订后的《办法》将可能新增四个方面内容:一是通过增加限制性条款平衡供应商、经销商之间的关系;二是增加行业监督的内容,确定由行业组织对市场运行情况及《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通过制定和执行汽车供应商、经销商经营管理规范实现行业自律;三是建立退出机制,规定汽车供应商、经销商退出应承担的责任;四是确立由工商、商务主管部门制定《汽车品牌经销商授权经营合同》示范文本。

“《办法》中需要修改的地方很多,每一项调整的背后都涉及利益的重新分配,因此与其期望面面俱到、全盘通过,还不如找寻一两个相对容易的地方寻求突破。”一位参与《办法》修订工作的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车市持续升温,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不少行业矛盾,但车市不可能一直暴涨,一旦出现下滑,各种矛盾又会显露出来。因此《办法》的修订不仅有必要性,还有紧迫性。”

然而,对于新《办法》可能增加的内容,不仅厂家,就连一些经销商也表现出质疑。在他们看来,《办法》不过是一部行业规定,缺乏强制力。如果《办法》实施仅凭行业自律,很难起到必要的规范作用,修订的目的也无从谈起。

(转载请注明来源:八秒跑车网/www.8mpaoch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八秒跑车网微信公众号

“八秒跑车网”微信公众号,扫一扫,最新资讯随手掌握。

关键词: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隐私条款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网站简介
Copyright 2013-2015 8mpaoch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ariscar.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6240号-1 联系方式:021-50325218(总机) 邮箱: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