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和巴斯夫共同在2011年国际汽车展(IAA)上推出了一款融合独特的设计和创新技术的概念车型。出众的外观,高效的温度管理系统,突出的耐刮擦性能,smart forvision集独特的设计和前瞻性的创新技术于一身。巴斯夫的智能涂料系统帮助这款与smart共同推出的概念车型成为2011年国际汽车展上创新技术的潮流风向标。
smart的白色车身与覆盖黄铜色液态金属漆的tridion安全车体结构相互映衬,非常引人瞩目。白色的特效涂层能够反射热辐射,构成了车辆的智能温度管理系统。smart forvision的车身面板和车辆框架都涂装了高度耐刮擦的iGloss®清漆。此外,smart forvision还运用了一项特殊的技术: 在车顶的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上使用了清漆。
“能够与smart联合开发forvision,我们深感自豪。我们在汽车涂料中运用了各类智能技术,使其具有出众的耐刮擦性等性能,”巴斯夫戴姆勒全球客户经理Thomas Fritzsche说道,“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该款汽车涂料还能够实现更佳的温度管理,从而帮助我们为可持续化的城市交通做出重要贡献。”
白色涂层反射热辐射
白色水性特殊效果涂料使smart forvision具有高品质的外观,更突出了其独特的设计。含有玻璃片的白色涂层不仅营造出闪闪发光的效果,更具有重要的功能性:白色对于太阳光和热辐射的反射效果特别好,是smart forvision的高效温度控制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采用了巴斯夫特殊的“降温颜料”,即使是深色车身也能保持清凉。由于热辐射大部分被反射而非被吸收,油漆表面温度最多可降低 20 摄氏度,车内温度可降低 4 摄氏度左右。因此,车厢内温度不会大幅升高,可以降低空调的能耗,不仅让乘客享受到更为舒适的乘车环境,还能使车内材料免受高温侵袭,减少损耗。
采用液态金属特殊效果涂料的tridion安全车体结构
巴斯夫专利的液态金属漆使车身充满未来感。巴斯夫成功开发了用于汽车的水性液态金属特殊效果涂料。黄铜色的液态金属漆使用了薄铝片,形成反光表面,明暗随视角变化,从而凸显车身曲线。这种“随角异色”效应随着铝片颗粒的大小、分布和形状的变化而变化。换言之,铝片越薄,其平均直径就越大,分布就越均匀,所产生的明暗对比也就越强烈。巴斯夫最新一代的液态金属漆使用了被称为物理气相沉积铝(PVDA)的颜料。在其生产过程中,铝蒸汽沉积在预有涂料的薄膜表面,随后铝膜被剥离并制成所需的薄片大小。PVDA颜料的厚度在30至50纳米之间,比传统的颜料薄10至20倍左右。这样,不仅涂料的颗粒度大幅降低,而且铝薄片在液态的油漆涂层中的流动性更好,更容易均匀地分布在材料表面。因此,涂层具有更均匀的外观,如同一层金属薄膜覆盖在车身,从而使车身表面具有更强的反光性并呈现更高的光泽度。这种金属质感是传统金属漆难以企及的。与此同时,巴斯夫还专为使铝片排列更为均匀而开发了一种水性涂料系统,从根本上保证了这类特殊效果漆的靓丽表面。
iGloss®清漆使仪表板和车体更靓丽
smart forvision的车身面和车体框架都采用了高度耐刮擦的iGloss®清漆。清漆是汽车表面的最后一道涂层。iGloss®的高度耐刮擦性能来自其特殊的晶格结构。iGloss®混合涂料结合了无机物的“坚硬”和有机物的“柔性”,从而保证了持久的光泽度和耐用性,使得车辆能够历久如新,长期保持如新车般的光亮外观。此外,这项技术无需对现有应用工艺做任何额外的调整。
吸收紫外线的清漆系统
smart forvision车顶的六边形透明区域相当引人注目——这是全球第一款能够产生能量的透光车顶。整个车顶覆盖了透明有机光伏(OPV)并采用了特殊的清漆涂层。巴斯夫的清漆不仅具有高度耐刮擦性能,还添加了紫外线吸收剂,非常适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紫外线吸收剂在保护电池不受紫外线辐射的同时,能让阳光穿透电池板,并被转化成电能。这种涂料在室温下放置十小时即能硬化,而烘烤或烘干对太阳能电池都是致命的。
用于塑料轮毂的白色特效涂料
smart forvision在全球首次采用了适于量产的Ultramid®全塑轮毂,这一应用不仅大幅减轻了车身重量,在设计上也颇为独特。轮毂外观上采用了巴斯夫的白色特殊效果涂料,和面板形成统一的视觉效果。在侧视镜及保险杠等汽车零件的涂装过程中,巴斯夫多年的专业经验发挥了作用。涂料不仅要符合塑料部件的全部技术标准,还必须和车身涂料保持色彩统一。巴斯夫在色彩对比及匹配方面拥有出众的技术,而这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它的ColorCARE®软件。ColorCARE®可提供最佳的色彩匹配度,确保所有分开涂装的车身零部件最终都能呈现统一的色彩。
薄如发丝的高科技涂层
巴斯夫提供的涂料系统是不超过头发丝的厚度的高科技产品。其不仅提供颜色和出众的外观,smart forvision概念车型上所运用的高度耐刮擦清漆以及温度管理系统更展现了涂料在应对未来交通挑战的重要性。
(转载请注明来源:八秒跑车网/www.8mpaoche.com 责任编辑:Jack)
“八秒跑车网”微信公众号,扫一扫,最新资讯随手掌握。